(全視訊)從心溝通 練習曲 授課老師:鄭逸雰 老師
活動成本
1,900
活動簡介
引進全球風行的溝通方式─非暴力溝通,又稱為「同理心溝通四步驟」。透過觀察事實、識別感受、發現需要、提出請求,讓我們可以超越對錯,真實地看見彼此。<教材費: 非暴力溝通-愛的語言(全新增訂版) 定價:320元>活動內容
以課本章節為主,參與式,透過靜態和動態活動的體驗;包括安靜默想、討論分享、小組練習、日誌書寫…..等,協助學員將所學到的實際運用在生活之中。
活動影片參考
課綱表
堂次 | 活動主題 | 活動內容 |
---|---|---|
第 1 堂 | 相見歡 | 團體形成,課程說明。非暴力溝通模式(Nonviolent Communication,簡稱NVC)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•盧森堡(Marshall B. Rosenberg)博士所創立的,其目的是要建立人與人之間心與心的連結,使我們理解並看重彼此的需要,然後一起尋求方法來滿足雙方的需要。 |
第 2 堂 | 真心的付出 | 人類的天性是樂於互助,當我們懷著自由地給予和接受的意圖建立關係,我們會找到最深的喜悅。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尊重、同理他人,並且願意由衷地為他人付出。 |
第 3 堂 | 阻礙善意的溝通方式 | 日常生活中常見與人疏離的溝通方式,包括:道德判斷、比較、否認、命令、應得,本質上是仰賴外在權威定義什麼是"好"與"壞"。非暴力溝通要幫助我們重新接觸自己內在的感受和需要,使我們被所看重的價值所引導。 |
第 4 堂 | 觀察而不評論 |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「觀察」。觀察是指我們直接看到、聽到、接觸到的。評論則是指因為觀察所觸發的個人詮釋及解讀,會妨礙彼此的連結。 |
第 5 堂 | 辨識並表達你的感受 |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「感受」。感受是指我們的情感、身體感覺、心情或精神狀態。透過學習感受詞彙,幫助我們時刻連結於自己的感受,但要注意區分感受與想法的不同。 |
第 6 堂 | 為自身的感受負責 |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是「需要」,包括生理及心理的需要,這是指全人類共同的需要,亦可稱為渴望、夢想、價值觀,也是人類生存的動力。 |
第 7 堂 | 提出有益生命的請求 |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「請求」。透過清晰、明確的請求,可以滿足人際關係中彼此不同的需要,但要注意區分請求與要求的不同。 |
第 8 堂 | 以同理心聆聽 | 「聆聽」是指具有某種品質的注意力。為了聆聽,我們需要靜下心,給予對方全身心的注意力,隨著這種注意力的出現,自然會增進彼此的理解與連結。 |
第 9 堂 | 同理的力量 | 透過同理心傾聽,我們將意識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處。當我們越能夠與他人言語背後的感受、需要連結,我們就越不怕與他人坦誠地溝通。 |
第 10 堂 | 用愛與自我連結 | 當我們內在對自己粗暴時,就很難真正地對他人慈悲。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停止判斷自己;透過哀悼,將注意力放在未滿足的需要上,使我們得以從過去學習和成長。 |
第 11 堂 | 充分表達怒氣 | 憤怒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造成的。當我們選擇判斷或責怪他人(或自己)做錯時,我們就生氣了。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看到自己有一個重要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,讓我們為自己的感受負起責任。 |
第 12 堂 | 化解衝突 | 在一切衝突的表面下,反映出人心深處尚未得到滿足的種種需要。透過非暴力溝通,我們不但能真誠地表達自己,又能深入地傾聽他人,建立心與心的連結,使雙方毋須委曲求全就能滿足彼此的需要,和平地化解衝突。 |
第 13 堂 | 表達感激與慶祝 | 當我們的需要得滿足時,可以透過表達感激來做為慶祝生活的方式。當我們時刻保持對需要的覺察,會認識到自己的需要實際上常常得到滿足,這樣的覺察會讓我們感到快樂和感激。 |
第 14 堂 | 期末分享會 | 期末心得分享及「同理心溝通四步驟」的綜合應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