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非暴力溝通」為我們夫妻創造對話的契機

作者:小琳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上帝創造的人是有情緒的,面對不同的人際關係,衝突常常無法避免。明明是想與對方有愛的連結,但話語說出來,有時卻是傷害彼此的關係。

課程中,逸雰老師配合書本的內容,提醒我們「阻礙善意溝通的四大殺手」:道德判斷、進行比較、推卸責任、強人所難。人是有罪性的,當我們受到自己內在認知的偏差影響時,對自己或對他人就會產生錯誤的評論,也就是「貼標籤」。

「非暴力溝通」教導我們學習要「不帶評論的觀察」,聽起來很容易,但是練習時,自己太多對人先入為主的想法,讓我陷在情緒中,以致做出錯誤的決定。而當我陷入貼標籤時,就會忽略了彼此的需要。

記得有一次請先生去市場買水果,等了好久,看他兩手空空回來。當我腦中所想的都是他過去買錯東西或忘記買的畫面,我開始感到不耐煩、憤怒、失望、鬱悶…,心裡開始下結論:「每次都這樣!」「辦事怎麼這麼沒效率!」「又來了!」「這種小事都做不好!」「我怎麼會嫁給他?!」…..,當下理智線會斷掉。

透過學習,我重新整理自己的內在狀況,我對先生說:「當我請你去買水果時,你答應我半小時內回到家,現在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家,而且還沒有買到水果,我感覺很生氣、困惑,也很鬱悶,我想知道發生什麼事?我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。」我試著去描述客觀、具體的事實,說出我看到的事情,減少了互相指責與埋怨。

印度哲學家-克里希那穆提(J.Krishnamurti)曾經說:「不帶評論的觀察,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。」這讓我學習表達自己,也能試著理解他人,也為我們夫妻創造出彼此對話的契機,而且是善意、不帶暴力的。
 
在《從“心”溝通練習曲》課程中,我更多開始辨識自己的情緒,擴張自己對情緒詞彙的認知與感受。這次透過「非暴力溝通」課程的學習,我記下了口訣:「觀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請求」,每個步驟都令人細細品味,需要勤於練習,才能內化成為生命的一部分。

相關文章 Related
心得分享

當對方滿足自己需要時,我也會想回饋對方,覺察對方的需要、感受,並滿足對方的需要。透過這樣正向循環,不僅可以減少衝突,也增進對彼此的了解,雙方都能從中受益。 

心得分享

電子琴入門班學員李育美及王慶和,表達李高昌老師輕鬆幽默風趣且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,讓學員在課堂練琴時,感覺很有成就感!

心得分享

從"心"溝通練習曲 ~~學員分享 作者:顏雲龍 那天,我太太拿著 IPad 分享她Line上的一段影片...